给宝贝不一样的人生-处理好孩子的3次叛逆期
素材来源于网络 | 发布于2022-05-05| |
0人已围观
本文摘要
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,我们惊诧的同时,一言不合就跟你对着干,在养育上也是苦不堪言。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变化而变化,这是一个由严到松的过程,用认同去敲开孩子的心门,安静用心地倾听,让孩子知道:你是站在他一边的,你是可以依靠的。
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,我们惊诧的同时,一言不合就跟你对着干,在养育上也是苦不堪言。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变化而变化,这是一个由严到松的过程,用认同去敲开孩子的心门,安静用心地倾听,让孩子知道:你是站在他一边的,你是可以依靠的。今天我们将从不同阶段的叛逆期出发,提供实用的沟通策略,帮助家长正确地与叛逆期的宝贝们相处。
第一个叛逆期:可怕的两岁(Terrible Two)
特点1:“不”字当头。“不行!”“不要!”“不好!”变成口头禅,分分钟挑战爸爸妈妈的神经。
特点2:总是强调“我自己来。”他要做的事情,别人是不能抢的,比如电梯必须由他自己按,大人好心帮忙按,不领情还得哭。
特点3:有着很强的秩序感。玩具必须按照他的顺序摆;食物要按照特定的顺序吃;饼干碎了他不吃,一定要整块的。
特点4:什么东西都是“我的”,分享是不存在的。你想吃一口他的食物,他会护在怀里,一脸防备;假如不小心吃了他的东西,轻则让你吐出来,重则伸手抠你嘴里的食物。
发展心理学认为,孩子大概在2岁左右进入“第一反抗期”,开始有“我”的意识,通过大胆的探索来理解和融入世界。
这个时期的小孩颇有“熊孩子”的气势,经常任性、哭闹。3岁以前的儿童,左脑未发育完善,右脑占据主导地位,他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语言来表达感受的能力,所以,大道理对他们来说还不存在。
1. 用语言帮助孩子表达他想表达的事情: 2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,想要什么、想做什么有时候无法精确表达,才会表现出着急、生气。
这个时候,比起花心思哄他,我们应该用语言替他表达出想法:“你是不是想要这个皮球?”
孩子同意了,就表示你的理解对了,情绪也就消失不见。
2. 不要经常使用会招致反对的问句,让孩子自己做选择。
想让2岁左右的小孩子合作,建议大家不要经常使用会招致反对的疑问句,比如你问孩子“宝宝现在来洗澡,好不好?”
孩子只能「好」和「不好」来回答,大部分的小孩都果断选择了后者。
孩子喜欢说“不”,那就想方设法不要让他有说“不”的机会,例如给孩子有限的选择,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自主选择的权利。
“宝宝,你要喝牛奶吗?”换成:“宝宝,你要用吸管喝水,还是要用你的老虎水杯喝水?”
孩子一听:我可以自己做主了,拒绝的想法可能就消失了。
孩子处于Terrible Two时期,父母的沟通方法要灵活,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。
叛逆期的宝宝,大部分都有着竞争的心态,孩子玩玩具,不愿意睡觉时,我们可以这样做:“我们和爸爸比一比,看谁第一个到床上?”
或者偶尔故意说反话,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:“宝宝,你不要洗手啊!”
孩子连忙回答:“我就要洗手。”说完马上跑去卫生间。
不要小瞧这种套路,对孩子很管用。
特点1:顶嘴。特别爱和父母争对错,如果说两三岁的孩子口头禅是“我不”,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便是“我凭什么?”
特点2:做什么事情都有他的理由,即使做错事情也会找各种借口;
特点3:有磨蹭、拖拉的坏习惯,而且越催越慢,屡教不改;
特点4:讨厌被当成小孩,自尊心特别强,爱面子,接受不了批评。
中国有句老话:“七岁八岁狗都嫌。”这个时期的孩子,迎来自我意识第二次高速发展阶段,经常跟父母唱反调,来反抗父母设定的种种规则。
由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,造成孩子学习难度提升,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复杂,从而出现一些心情晴雨不定等不适应情况。
他们告别了幼儿的幼稚,成为“小大人”,对话语权的呼声更强了,与这个时期的小孩沟通,父母要更加耐心一点。
一位妈妈曾经抱怨说,孩子上了小学之后,亲子关系就开始发生变化,每天因为作业、洗澡、玩手机、睡觉等问题吼他无数次。
7、8岁的孩子处于父母还能用“武力镇压”的阶段,大多数父母因为缺少耐心,选择了用怒火来“镇压”孩子的叛逆,最终变成“非暴力不合作”的亲子沟通模式。
然而,长期的吼叫让一些孩子越来越沉默,表面上看是被骂服了,其实内心要么千疮百孔,要么积攒着愤怒在未来某一刻爆发;
还有些孩子就是硬碰硬,你大声,他比你更加大声,甚至越长大越失控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“麦拉宾法则”,也叫“7/38/55定律”,意思是我们在和一个人交流时,对方感知到的信息:
7%来自说的内容,38%来自语音、语调,55%来自肢体语言。 当我们用吼叫跟孩子沟通时,他真正能听到的,只有7%,而剩下的93%,他是在看你歇斯底里的表情和不耐烦的态度。
他没有在受教育,他只是在感受愤怒与恐惧。所以面对一个叛逆的小孩,父母首先要放弃用怒火对孩子进行约束。你以为战胜了孩子,其实已经失去了孩子的爱与信任。
与叛逆的孩子沟通, 我们要明确目的:我们不是要和他争个输赢,而是要赢得他的合作。
在沟通时,尽量避免一些否定语言或者催促、责骂,多用正面话语来换取孩子的合作。
在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》一书中,作者就给出了很多可参考的方法。
反例:“你真不负责,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掉,你想发大水啊!”
正确表达:“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,我会觉得不高兴。”
我们教育孩子时,可以把一些否定负面的语言,换成简单、积极的话语。
当你抱着合作的心态,你和孩子之间就有了共同的目的,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争吵就会消失。
3. 发现孩子顶嘴,提醒孩子改变说话语气的同时,父母也要改变。
“我们家的麻烦在于孩子老爱顶嘴,有时候和爸爸两个人都被孩子气得哑口无言!”
节目里,爸爸教孩子拉小提琴,拿着笔指着孩子挑毛病,最后孩子也不耐烦了,爸爸说一句,孩子回怼一句:
“你吃枪药了?你吃枪药了呀?你再给我顶句嘴!你再给我顶句嘴呀!”
在家庭会议中,小孩毫不客气地道出了自己为什么总是“顶嘴”:
“我觉得你们不对,才会怼你们。”这句话对父母是一种提醒。
我们总认为孩子顶嘴,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行为,其实这是对父母教育方法的“质疑”,是孩子在暗示父母:你们需要改变说话的方式了。
孩子在7到9岁出现的叛逆,很多时候是对父母无声的反抗,也许是反抗你过于粗暴的态度,也许是反抗你对他诸多的限制。
特点1:重视形象,关心自己的穿着和发型,一些孩子甚至会因为剪头发的事情与大人发生冲突;
特点2:看重个人隐私,渴望有独处的空间与时间;很宅,不爱跟着父母出门;
特点3:敏感,对父母的话越来越少,经常跟父母吵架、发脾气或冷战,对家庭的事情也漠不关心;
特点4:同伴关系逐渐占据重要地位,身边的朋友流行什么,孩子也会去做什么;对手机、电脑依赖性变强。
如果三个叛逆期,按照解决难度排名,那么青春期的叛逆,绝对是最令家长头疼的。父母在早期教育中不当教养方式的影响会在这个时期显现,为亲子之间的沟通增加阻力。所以,面对青春期的叛逆,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及时调整角色。
1. 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沟通模式,把“说”变为“听”。
孩子小时候,你可以打,可以骂,用尽父母的权威去命令他去做这做那,不得不承认,这是有效果的。
但当孩子到了青春期,你会发现你打不哭他,吓不到他,骂不动他,他总是低着头不说话。
很多家庭的矛盾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集中爆发,就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调整角色。
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变化而变化,这是一个由严到松的过程,也就是说到了青春期,意味着就要彻底放弃那种“我是你父母,你就应该听我的”的沟通模式。
有人曾经简单粗暴地概括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要诀——闭嘴。
意思是父母要不加批判地倾听孩子的话,少一点指责和批评。
用认同去敲开孩子的心门,安静用心地倾听,让孩子知道:你是站在他一边的,你是可以依靠的。
2. 珍视青春期孩子所珍视的事物,融入他们的世界。
很多父母习惯将孩子喜欢的事物视如草芥,但对于生理、心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青春期孩子眼中,那些兴趣爱好可能是内心深处唯一的慰藉。
不管孩子处于什么处境,总是习惯灌输道理,先否定孩子的感受,再举出一堆道理说服他。
比方说,有的孩子鼓起勇气对家长说起心事:“新来的老师上课很无聊。”
家长:“哪里有那么多有意思的课?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,你看班上其他同学像你这么挑剔了吗?”
任何沟通,只要到了说教这一步,对话欲望就会消失掉一半。
的确,半大个孩子,他们的想法往往冲动且缺乏深思,大人的批评和建议在正确性上是无可挑剔的。
然而,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道理、主见,他非常不喜欢被你的道理打败,他们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,过多的大道理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。
第一,你要顺着孩子的话说,不要轻易反驳孩子,你可以重复或者描述孩子的感受;
“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谁做主很重要,我的错胜过你的对。”
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
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aby92.com/
如需转载,须以文字形式注明本文地址,否则禁止转载